欢迎访问组织宣传部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部门简介组织工作干部工作宣传工作制度建设主题活动下载中心文件精神学院网站
制度建设
当前位置: 首 页>>制度建设>>正文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8-06-26 胡金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体现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之全方位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

党的领导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历史上看,中国也曾学习、模仿、照搬过西方的制度,但都“水土不服”,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全面领导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我国用了短短十余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成为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2.7%,有望在2020年前后进入50%的普及化阶段。

历史表明,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为党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在新时代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寻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举措新路径。这就需要通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的最大优势

现代大学制度必须与国情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植根于中国的特定土壤之中,是在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改进、内生演化形成的,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高等学校治理也随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形式,先后经历了“校务委员会制”“校(院)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校(院)长负责制”等领导体制,最终确定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在高校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师生员工在高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其中,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根本制度,在这一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核心治理元素的具体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师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使广大师生员工成为行为共同体,成为高校治理的主体。凡属重大问题都由学校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有利于保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并保证决策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在治理机制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地位、师生主体地位与内部治理方式结合起来,体现治理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使决策能够得到广泛拥护和有效落实。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权和领导权。高等学校知识密集、思想活跃和人才聚集,只有通过坚持和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才能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

人的发展不是决定于遗传,而是决定于环境和教育。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大学既实施教育,又进行学术研究,但其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高校工作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有人说,“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始于工厂或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能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原点,是高校安身立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高等学校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不动摇,必须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办学目标不动摇。

党中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人才培养问题的本质和核心,突出了“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并特别强调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描述德与才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价值观塑造和品格养成,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圣人或君子。

在新时代,要实现“树人”目标,就要为学生提供温馨、温暖、温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人是高等教育存续的真谛和原点,以美德教化促进德行养成,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成才、成器奠定道德根基。要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必须在资源配置、政策导向上体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同时,只有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学校教育当中的成人、成才、成器过程,才能为学生未来能够成事、成功提供丰厚道德营养和知识积累,使他们能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一条: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下一条:新时代呼唤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

关闭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组织宣传部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北外环路266号  
电话:0635-8520027 邮政编码:252000  邮箱:zxb@lcud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