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组织宣传部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部门简介组织工作干部工作宣传工作制度建设主题活动下载中心文件精神学院网站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 页>>学习园地>>正文

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战略任务与实践要求
2019-11-11 10:03 袁自煌  中国高等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一名工作者,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70年来,伴随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实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断优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和创造的知识成果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70年来,党和人民积累的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经验和认识,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党关于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理论,形成并不断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包括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等,都是我们面向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和根本保障。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上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不断深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展现出新面貌。教育系统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研究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充分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个重大历史节点,真正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做到全面准确科学地学懂弄通并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需要以更为宽阔的视野,更为深远的眼界,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来学习、来领会、来认识、来落实,真正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要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薪火传递、辉煌灿烂这个历史大视野来学习与认识

5000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中华文明“源泉混混,不舍昼夜”,聚涓滴而成巨流,纳百川而成大海;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子孙始终坚持自强不息、接续奋斗,始终保持天下大同、厚德载物情怀,虽历经磨难但心志弥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苍生情怀,如“修齐治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孕育出各个时代的经世安邦之才,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中华民族要持续繁荣发展,依然需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经世安邦之才,培养出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充满信心又愿意奋斗奉献的一代又一代新人。

5000年历史悠久,未来更为远大。我们应当从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汲取养分和智慧,特别是中国历代教育家教育实践积累的经验。我国古代流传于今的教育著作,以及蕴藏其中的真知灼见,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教育观念、教育文化、教育价值追求,至今仍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和启迪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好中华民族教育文化传统的积极作用,增强教育文化自信,增强为人类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自信。

要从人类社会主义运动50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年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这个历史大视野来学习与认识

工业革命发生之后,面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的残酷和资本主义统治下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人类的思想家们思考探索着人类的出路。社会主义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时代萌芽生长。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空想社会主义凤凰涅槃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其坚实的理论基石正是唯物史观。此后的170年,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新的航道,开辟出新的天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的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从此有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主心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胜利完成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深刻之处就在于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特别是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地追求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实践的路上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确保了我们的理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真正能够科学地引领事业发展,我们的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坚强领导核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步伐始终坚实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步伐始终坚实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因此,为了继续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勃勃生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我们在思想上、文化上、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使中国能够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断作出更大贡献,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做到一代又一代人始终坚持下去,我们的高等教育就必须完成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个大视野来深化学习与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百年大变局,恰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近百年,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社会主义成功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世界政治、经济等版图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以及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西方国家垄断世界政治、经济的局面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我们办事情、想办法、处理问题,都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对于两个大局的正确处理又必须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进步发展之中。国内外局势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立足中国大地,又要具备世界视野和行动能力。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从国内发展需要和全球视野来思考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辩证地科学把握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关系。笔者认为,中国特色,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世界水平,就是专业能力与水平必须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高等教育强国相比较毫不逊色,最终走在前列。可以断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要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方面体现出来,在人的知识创新能力方面体现出来,在教育质量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方面体现出来,在培养出的人才对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高度负责任、愿意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方面体现出来。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力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要从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大视野来深化学习与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把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全部奋斗紧紧地与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教育发展也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把握好:一是公平的问题,二是质量的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切身利益、整体利益。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带有不同于以往阶段的特点: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经空前地扩大了,机会短缺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但是不同区域、不同社会阶层获得优质的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存在差距。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上,关于学生培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认为,这个要求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面向未来的要求,应当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新内涵,从而使高校培养的青年大学生能够真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真正能够肩负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与此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要着力提升“四个服务”能力和支撑引领新时代发展的能力。

要从人类教育发展历史和当代发展趋势出发,从更好地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这个大视角来深化学习与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教育工作规律性认识的集中阐发。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人类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基于唯物史观来不断深化我们的认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以服务人类为目的,与人类历史相伴随。当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能力发展到除了满足生存还有了一定物质生活资料剩余的时候,人类社会分工出现,教育开始成为专门的劳动。此后,伴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教育也不断发展,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当人类社会出现民族主权国家这个概念和相关制度后,西方人以国际条约对民族主权国家的主权进行保护,教育就与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升降产生了关系,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甚至影响到大国的兴衰。迄今,全世界所有著名的大学都是既为自己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两方面统一于大学的办学实践和大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发源于西方的近代大学教育,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逐步传入中国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在中国开始起步,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教育和其他社会领域一样步履蹒跚,发展艰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包括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仍在主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就是说,古代中国教育能够提供的可以滋养现代教育的养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去挖掘利用。与此同时,在经济方面追赶发达国家的快速行进中,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把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委托发达国家的大学培养,这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都有着客观的规律,尽管可以弯道超车,但总体来看还是要循序渐进之后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创新的突破,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因此,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战略定力;既要有敢于超越的斗志,也要有科学的态度。笔者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我们自身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已经打牢,未来必须依靠自身加强基础研究,增加自主技术创新的源头之水,尊重规律,优化制度,保持定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相信必有更多重大的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在中国大地上出现。

观古今中外,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总是要肩负重大而神圣的责任。当此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高教人,中国的大学,应当为党和国家分忧,为人民和民族担责任,深刻认识到并认同应当挑起的担子、完成的使命,竭尽所能去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中国高教人、大学人,包括负有领导、管理高等学校职责的有关机构的人员,都应当提高站位、拓宽视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同心协力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好、建设好,把我国真正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关闭窗口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组织宣传部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发区黄河路105号  
电话:0635-8520021 邮政编码:252000  邮箱:dcxyzxb@163.com